成人寫作

趙第順:三爺

時間:2023-01-17 20:29:08   作者:xuexd   來源:初心習作網   閱讀:49   評論:0
大家都還記的,七八十年代,在大街上總有一位行色匆匆的老人。他五短身材,面似莜面色,兩眼袋下垂的像個肉包子,嘴巴上稀疏長著幾根黃胡須,挎著一個大藥箱子,外八字腿走起路來很快,上衣敞開,兩截紅褲帶頭耷拉在腿叉間有節奏的擺動,他就是我們村的赤腳醫生三爺大夫。
三爺祖輩幾代人,一直住的河灣邊上一處破房爛院,春天人們都開始在自己的地里養種了,父親老吉無地可作,他只好帶幾個伙伴“走西口”,在內蒙烏蘭花一帶打工種莜麥,割莜麥,吃莜面,因而生下的孩子,人們戲稱“莜面娃娃”。四個莜面孩兒全聰明伶俐,見啥會啥,個個全是“十二能”。老大說話幽默,會講故事,是村中的“笑話大王”,也是一位鞋匠;老二有能力,在舊軍隊還當上了個連長,戰爭中失蹤;老四不僅對樂器精通,還是工程隊的一位建筑師。然而因老紀家庭人口多,家底過薄,四個莜面兒年輕時,全錯過了最佳結婚年齡。
單說這本文主人翁老三,半輩子了收留了一個外地逃荒女人,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才成了一個家。他更是無師自通,學會幾門手藝,因在村中輩分大,熱心給人辦事,人們尊他叫“三爺”。大集體時,三爺是大隊油坊的油大師傅,我們一放學,相約三倆同學,就到大隊去看榨油。油房里有大鐵鍋,大石磨,大鐵錘,大油甕,就連房頂上吊篩子的麻繩也是粗大的。三爺與小徒弟們全身油膩膩亮晶晶的酷似大城市街頭的銅雕塑像。
師傅們先把胡麻籽兒在大鐵鍋里炒熟,一頭老黃牛拉著石磨,磨成油葛,上鍋蒸后,再用鐵圈與麻匹打包成一個個原油坨,整齊排列在榨油槽內,三爺與徒弟們赤腳光膀輪起鐵錘使勁砸木楔,在“嗨呦”“嗨呦”的號子聲中,油坨逐漸擠壓成薄薄的油餅,黃亮的胡油就順著鐵圈麻匹中流出來了,裝滿大油甕。然后把榨干了油的麻參餅推出去,作為牲畜的飼料。榨油關鍵是把胡麻籽兒炒得透,這樣油才能格外香,久放不變質。三爺的胡油遠近出了名,鄰村人都來用胡麻籽兒換三爺的胡油。那會兒人家,為了給兒子娶媳婦兒,積攢下十幾年的胡油,仍然不變色,不變味,還很正宗?,F在買回的機榨胡油,一個月后就老油味了,我們懷念當年三爺的純天然手工胡油。
三爺為人可親,每次去都給我們挖一小塊兒油葛吃。走時我們免不了還要偷偷辦一塊麻參餅帶回家,三爺看見后,也不責備,告訴我們麻參餅子不能吃多,吃多了會肚子脹。
三爺沒念過一天書,他什么事都愛鉆硏,不知從啥時候起又學會了針灸,誰有個頭疼腦悶,腰腿痛的就用他打個火罐,扎扎艾針灸。自從村里成立起合作醫療,三爺又當上了赤腳醫生。過去的病并不復雜,感冒喝個安乃近,蒙住被子出一身汗就好了。三爺看病不圖名不為利,一心為鄉親們解輕痛苦。頭痛喝顆去痛片,肚疼喝顆土霉素,咳嗽喝四環素,高燒喝紅霉素……因三爺用藥,劑量大,病也好得快。我們村里還有幾位公辦名醫,但名醫不如三爺“紅醫”。
三爺干一行,愛一行,做什么事全很敬業,只要聽到大喇叭喊“三爺到XX家去”,他不論是半夜還是三更天,隨叫隨到;或是正在吃飯,馬上放下碗,挎起藥箱子就走。尤其,一到流行性感冒季節,更忙的不可開交,因病人多,為了不走重回兒路延誤時間,他干脆挨門逐戶,掀開貓道孔去問“家里有病人沒?” 因我孩子多,三爺是我家的???,更成為了家庭醫生,孩子們住姥姥家,得病了,雖然當地也有醫生,因不信任,還得把三爺搬過去……
三爺不僅在其他領域有所建樹, 給自己兒子們起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大兒叫柱子,二兒叫頂子,三兒叫石子,四兒叫梁子,希望兒子們是堅如磐石的“柱頂石”和“頂梁柱”。
柱子從小聰明,不負重望,勤奮好學,后考入師范學校,畢業分配為教師,因他喜歡寫作,常抽調在機關寫寫材料,發送文件。而在工作通訊往來中,結識了省里一位大人物,因欣賞他的才華與為人,讓他到省城工作。那個年代,在本地調動都比登天還難,一些領導聽說柱子要到省里工作,怎么也不會相信,柱子沒有任何靠山背景,認為去了也只不過是個零時抽調而已。
然而,令人們意外的是柱子直接辦理了正式調動手續,他沒有任何家當,而愛書如命,拉走一大卡車書籍。柱子是共產黨員,卻在民主黨派團體搞宣傳工作,經過十幾年勤奮工作,晉升為部門負責人,正處級頭銜,成為三晉文化名人。2015年我與大兒子曉貴去拜訪了柱子,他因工作繁忙,不到50歲就謝頂了,像個小老頭兒,他熱情謙和健談,帶我們參觀了他那些心愛的“古董”。 二百多平米的房間,滿墻書架,滿壁收藏物,他說平均每天進書十多冊,下面地下室還有一大房收藏物呢。 柱子不僅收藏書籍,也有名人字畫,九十年代,剛改革開放,人們還不怎么重視書畫作品,書畫家更是備受冷落,柱子已有超前眼光,他去北京采訪了許多著名的書畫家,還搞了個書名號,《文藝笛韻叢書》專門出版那些著名書畫家作品評論文章,介紹書畫家們的人生經歷,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因此,劉炳森為他提過字,黃胄贈過他“小毛驢”,李可染送過《水牛圖》,還有啟功等大師們的作品他也全有,可以說是當今最富有的收藏家。
三爺很少有空兒站在大街上與人閑諞,他偶然看到人們正在傳閱報紙,發現有柱子的文章,三爺高興地說,“我夢都夢不著中國還有個柱子呢!”人們調侃說,“中國不僅有柱子,莫非沒您三爺?”大喇叭又喊叫起來了“三爺!三爺!聽到廣播后,馬上……”三爺顧不上與人們多說,轉頭加快腳步又救死扶傷去了……

確實柱子是個人才,三爺與柱子都是我們村的驕傲。



相關評論
初心習作網版權所有 | 地址:朔州市平朔生活區單身公寓B樓217室 | 編輯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迎賓苑2#公寓516
網站公眾號:chuxinsc ?? 投稿郵箱:cxzww001@163.com ?? 點擊查看網站統計數據??晉公網安備 14060202000164號
  晉公網安備14060202000164號  晉ICP備17004643號
日韩av无码专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