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作宏 :生活拾穗
生活中,一樣的起點,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認知,就會有不一樣的前程。
相傳明朝時,有一個叫王生的書生,和兩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為了考取功名,寒來暑往,勤學苦讀。
盛夏六月,一行三人,騎著馬,馱著行李,帶著銀兩,結伴赴京趕考。時至傍晚,正巧行到了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前方的路途模糊不清,帶的干糧都吃完了,水也喝光了。真是人困馬乏,饑餓難忍,步履艱難。
此時,抬頭望去,只見遠處忽明忽暗的亮光,隱約看出高高的木桿上懸掛著燈籠!這可是留宿、歇腳的好去處?三人心里暗喜:真是天無絕人之路,他們匆匆忙忙向有亮光的地方進發。
不知過了多久,終于來到一座寬敞干凈的院落,輕輕敲開門,出來接待他們的是一位四十出頭的婦女。女主人看上去見多識廣,說話心快言快語,而且手腳麻利,熱情好客,絕對是個行家里手,三人覺得很理想。
王生身材高大,英俊瀟灑,凡事考慮精細,尤其善于審時度勢。女主人的一舉一動他都特別留意。
一會兒,女主人端來了熱氣騰騰的飯菜,同伴本來就饑腸轆轆,見到有酒有肉的豐盛飯菜,不假思索,大快朵頤,好不痛快。一旁女主人不停地催促著:“多吃點,多喝點,快點吃完你們好早早休息……”王生心里思量著:這是不是家黑店,不能輕易上當。果然,不一會兒,兩個同伴趴在桌子上不省人事了,王生趕緊也裝著睡著了。
離村五里開外有一座破落廟院,由于平時沒有香客,竟然成了土匪聚集的地方,這些賊人經常干一些打家劫舍,圖財害命的勾當。
女主人看到三位客人都已中招,下手時機成熟了,立馬朝著廟院跑去。原來,女主人探聽到他們三人要上京趕考,想著錢財一定帶的充足,就趕快給賊人通風報信去了。
此時,從門外走進一位女子,名叫玉花,兩眼水靈靈的,特別美麗。她走上前推醒了王生,說:“我媽媽去叫土匪去了,一會兒回來,你們就會沒命的,你拿著我家的銀兩,把我捆在樹上,爬上當院的大樹躲起來吧!別的你就不要管了”王生眼見這姑娘是真心救人,一切聽從了玉花的安排。
時間不長,女主人帶著土匪回來了,此時玉花放聲大哭:“媽呀,媽呀,您走了以后,那個書生偷了咱家的銀兩,把我綁在樹上,跑了!”女主人氣得直跺腳。
土匪把馬匹上的銀兩和行李搶了,又把兩個同伴殺害,隨后向去北京的方向追趕王生去了。
王生看到沒有了危險,就從樹上下來,見過玉花,他被玉華的善良智慧感動,二人互相愛慕,私定終身。王生辭別了玉華,騎著馬,匆忙繞道踏上趕考之路。
王生如愿以償,中了狀元,帶兵火燒了廟院,懲治了土匪。
女主人知道事情不妙,正設法尋短見了此一生,但又下不了狠心。此時玉花跟她媽說:“媽,您就別尋死覓活的了,王生走時我就跟他說了,雖然你做了對不起他的事情,但會給你留活路的,但你不能再干傷天害理的事情?!?br />
王生踐行承諾,和玉花結了婚,又帶著玉花走馬上任了。
生活中,善惡報應,福禍相承。善良的人隨處可尋,知恩必報是人之常情。
(朔城區一中 劉作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