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寫作

柴淑蘭:母親

時間:2021-09-04 11:32:38   作者:柴淑蘭   來源:本站   閱讀:176   評論:0

柴淑蘭:母親 圖1

      經過萬象城,單元樓西單元樓下,上午十點左右,下午四點左右,遠遠就能看到一位穿戴整齊頭發花白的老夫人坐著輪椅,看著川流不息的車輛來回的走過。前幾年她還可以在樓下推著輪椅走走,然后坐二個多小時,今年已經無法走下臺階,只能在門口呆坐一個小時左右。最近她出來的次數少了,坐的時間也更短了。她不是別人,她就是我的母親。 

     年輕時那么要強能干不服輸,計劃生育相應國家號召帶頭(父親是村支書)做絕育手術,因為當時醫療技術水平很差,誤把膀胱當卵巢割破,醫生在慌亂中用絲線縫合,大難不死,多少病痛沒有打倒她。不識字的她不能再下地干活,鄉里照顧看磨坊,一天天哪些人推什么磨多少斤,全靠記憶記都不會出錯!她吃苦耐勞,努力生活,竭盡所能培養我們弟兄們讀書,在八十年代的農村,土窯換成五間大正房,一家出了兩個大學生,那可是名揚十里八鄉的。也正是這樣,生活命運沒有壓垮她,但過度勞累和身體自身機能的問題,七十歲的年齡被病痛折磨的,在她身上和眼神中看不到昔日的剛強,而是一片茫然與無助,但沒有抱怨也沒有眼淚,更多的是隱忍。作為兒女,我們不能代替她承受病痛,只能疼在心里。

今天是母親節,我忙完一天躺著床上,翻看朋友圈,看到朋友們曬出好多子女與母親的互動,我徹夜難眠。我回想媽媽這么多年為我們這個家,為我們弟兄們受得苦和累,連同她講過我們她的童年、成家和有了我們的故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我的姥姥生了很多孩子,但多數自己沒有奶水養活孩子,第一個孩子出生,就被送出去,在奶媽家長大。這個第一個孩子就是我的媽媽。

奶姥姥家只有兩個兒子,沒有女兒,所以媽媽在奶姥姥家備受寵愛,在自己家卻不怎么受待見。那個年代不讓孩子讀書是正常的,可夏天那沉重的草垛壓垮腰的讓她背,背不動還會被家長痛罵。十六歲時小小年紀被嫁到七里地外的一個窮的叮當響家庭,結婚棉衣還是用高粱水染的粗布,等我長大一點的時候還聽姥姥和我嘮叨說,“你爸娶你媽的時候,奶奶爺爺還差我們多少多少錢呢!”。媽媽后來跟我說起,剛懷上我哥時,去娘家看到娘家在殺羊,特別想著喝碗雜各,可是等到天色已經很晚了,姥姥都沒有動身給做,她走的時候也沒有拿一點給她回去,她是一路哭著回了我們家的!

在婆家,我奶奶爺爺生過三個孩子,但只存活了我爸一個,娶了媳婦,公婆把她當女兒看待。奶奶舍不得讓她干家務,可媽媽是一個閑不住的人,也是一個適慣的人,既能幫家里奶奶的忙,也能在當時的小隊吃苦干活。那個年代世窮,家里常有揭不開鍋的時候,也就是沒有飯吃的時候。沒有辦法,人們在玉米等作物成熟的時候會悄悄地掰一些玉米等揣在褲腰帶里,繞著肚子繞一圈兒,弄回家半夜輟玉米粒,用小蘑子蘑成面,做起面饃或者死蒸饃、發糕、玉米面卷卷!玉米面不爛子、玉米面糊糊……,我哥小時候咽不下這些粗糧飯,奶奶會說他孫子將來一定有出息,身子比較金貴,我倒吃起來感覺很香,到現在都能回想起來各種玉米飯的精致與美味。秋天到地里拾沒有收割干凈的莊稼穗兒,挖漏收的土豆,每每媽媽興高采烈的帶回戰利品,奶奶膽子小,害怕被村干部發現,戰戰兢兢趕忙收拾,邊收拾邊勸說媳婦不敢再干了,不過又因為能給孫娃們做好飯吃,娘兩個連夜的忙乎,所以家里雖然貧窮,但一家子其樂融融。

媽媽養豬養雞兔,夏天割草,冬天出食喂她的寶貝,雞蛋可以讓我們拿去買紙做本子,過十五殺羊過春節宰豬,賣兔子賣草攢錢給我們買書包,六一兒童節買衣服,過年添新衣服。媽媽從奶奶那里學會到了一手好針線活,家中沒有縫紉機,硬要一針一線的給我們弟兄四個縫出與縫紉機做的一樣的褲子,為此我哥同學(后來成為我的學生家長了)特別羨慕過我哥的衣服,因為他那時候上初中穿的是大檔褲啊,他不知道那是我媽媽收工制作!更不知道我小的時候還穿過我媽媽用白線勾制的涼鞋膀子,然后用黃色染料染成金翠的黃色,做出的鞋子是多么的漂亮!我還告訴他,我媽媽一次進城,看到一塊布非常好看,心里盤算著給女兒做一個褂子,可是身上沒有太多的錢,為了買下那塊布,我媽中午都沒有吃午飯,餓著肚子回了家!

媽媽就是這樣不怕苦不怕累,把這個家徒四壁的、鍋爛的天天做飯前先糊鍋的家硬是過得紅紅火火。特別是農村實行責任制以后,春耕前,媽媽為了排隊澆地(灌溉),女人家穿著雨鞋棉衣,半夜三更在地里凍的瑟瑟發抖,芒種時為了趕上好坰(土地濕潤)抓緊播種;夏天莊稼缺水干旱,好不容易等來降雨前,我媽要趕在下雨前給莊稼施肥,回家時的衣服濕透了,褲腳上沾滿了泥巴;鋤田時節,媽媽總是搶在前頭豁出一條路,好讓我們順著她引的路,兩行左右的鋤,我們弟兄們鋤的慢,她提前鋤到地頭,再反過來接我們,而我爸在后面慢慢鋤,一直在后面監督我們鋤田的質量,發現問題立馬提醒我們改正;秋收割莊稼同樣是這樣,秋天秋收,害怕雨水來了弄濕糧食發霉發芽,有時候會在月光下忙到很晚很晚。記得有一年中秋節,大人們碾出谷子一袋一袋的往家抬,我們不懂事,急得等著想吃餃子,可就是沒有完!奶奶說,娃們,這是好事情,如果一個晚上一直這樣搬回家,那會是多好的事情??!聽了奶奶的話,我們乖乖的幫大人張口袋,并且漸漸的也投入進去,甚至忘記了吃飯,忘記了中秋節,而作為家長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多么的激動,哪有比這更美好的日子啊。

誰也沒有想到,夢都沒有夢到過,有一天我們會走出窯洞蓋了五間新瓦房住,更想不到我們家在八十年代能一家出兩個大學生!所以我爸的名字十里鄉村幾乎無人不知。有黨的好政策,靠著媽媽勤勞的雙手,帶領一家老小八口人,改干什么的時候干什么;準備要做什么事的時候,認真對待全力以赴,想做成什么事就堅定信念想方設法克服一切困難做成功!她的這樣頑強的毅力和不服輸的品格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們,我們上學不誤幫父母下地干活,干農活兒也能悟出很多學習的道理:“馬不下身子出不了活兒”、“不低頭奮力拼搏,光抬頭看目標遙遙無期去感嘆,坐以待斃到不了頭!”、“待到當努力并投入到忘我的時候,功到自然成!”

或許是天性,或許是媽媽在奶奶爺爺這里得到了在姥姥姥爺那里缺少的愛的緣故,媽媽對待公婆的好,我認為世界上沒有人能比!全村人都夸贊媽媽這個好媳婦。

打我記事起,加上我們弟兄四個共八口人的家,并沒有像其他家庭那樣,另過家、婆媳吵架、弟兄妯娌吵架這樣的事,我們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圍坐在一個炕上,草席補了又爛,爛了再補,但家中歡聲笑語不斷,晚上睡覺我哥和我二弟與奶奶爺爺睡東間,我和三弟與爸爸媽媽睡西間。六一節的時候,媽媽盡可能的給我們置辦新衣服,奶奶給我們備好干糧餅子和雞蛋,高高興興去學校。過年時,頭一天晚上,媽媽把第二天要換的新衣服提前準備好,我們弟兄四個早早起來換上新衣服,從這間屋跑那間屋,讓大人們看好不好看。我家堂屋有一頂大洋柜,是家中最好的擺設家具,有把大鐵鑰匙,用來開大大的金色圓盤銅鎖,但我們家的大洋柜鑰匙,因為公婆之間的彼此信任失去了它的功能作用,從來不鎖柜子,只是偶爾我們弟兄幾個,把它取出來插入鎖心,擰來擰去,去聽那清脆悅耳的聲音,現在想起來,勝如彈鋼琴美妙。

后來爺爺得了糖尿病半身不遂,小便失禁,爺爺不得不躺在硬炕上,為了讓他老人家身體更舒服一些,媽媽用藍布縫制了類似于咱們現在一米二床大小的蕎麥皮褥子,我爺爺大概有一米八吧,彪形大漢,爸爸是村干部,天天忙的不在家,我們上學也不在家,翻身子翻褥子都是媽媽和奶奶一起完成,媽媽從來沒有嫌棄過爺爺,秋天里,爺爺聽著院子里曬場碾場收拾糧食的聲音,不想待在家里,想坐院子里看著和家人說說話,媽媽總是把爺爺小心的扶出來,安頓坐好;村里演戲了,媽媽為了讓爺爺去看戲,她不會騎自行車,讓我哥把著方向盤,媽媽指揮我們一起把爺爺弄在自行車后座,然后前呼后擁的把爺爺從我們住的西村推到村中央戲院,早早弄好座位坐下,我們弟兄幾個陪著爺爺熱熱鬧鬧看戲。


柴淑蘭:母親 圖2


爺爺得病的時候我們還小,基本上都在村子里上學,所以這些照顧爺爺的事情都知道,但奶奶大病的時候我和我哥一個在城里讀高中,一個在武漢上大學,唯有在鄉中讀書的二弟能幫父母照顧奶奶,媽媽竭盡全力照顧奶奶,為了不影響我們學習,并沒有告訴我們奶奶的病情,過世后,才打發村里一個人把我叫回來,我悲痛欲絕,返校無心學習,是班主任安慰我要化悲痛為力量,好好學習將來有出息,讓奶奶在天之靈得到安慰。而那個時候我哥在武漢趕不回來,家里就把這事瞞著我哥,等到寒假我哥回來,我們一家人緊張的不知道該怎么交代我哥,他的很親很親的奶奶已經不在人世了!我們習慣了推門叫奶奶的,所以回家推開大門,我哥首先是連叫幾聲“奶奶,奶奶”,卻沒有回應,我們大氣不敢出,他從這個屋跑那個屋的找奶奶沒有結果,問我們奶奶哪去了,我們全家人失聲痛哭……

是媽媽把這個家過起來了,不是很富裕但和諧歡樂,相親相愛婆媳間沒有芥蒂。家和萬事興,中華美德代代相傳,現在老爸老媽已經有了重孫重外甥女了,住城里想吃什么買什么,生活都很方便。冬天更不用生火受凍,孩子們過去看望非常方便。

媽媽唯一的缺點就是爭強好勝,偶爾會因為一點小事和人們起爭執,對我們管教特別嚴厲,記得小時候,我和其他小朋友把一個小朋友家媽媽做好的油渣渣(豬油在鍋里煉成的)給偷吃了,不久被人家找上門來,我媽聽后大怒,把我摁倒在地,握住腳腕將我倒掛金鐘,一頓痛打屁股,嚇得我再不敢在外面闖禍。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膽小怕事、天天按時為我們備好香噴噴飯菜、對我們疼愛有加的奶奶。其實也是遺傳了媽媽倔強的性格的緣故,我小的時候,不大喜歡媽媽的性格,不喜歡她跟人們爭執、不喜歡因為給鄉干部做飯吃,她非要讓老實的父親不情愿地向大隊討要糧食。

上大學期間,二弟先于我和我哥結了婚,大學回家不喜歡她和我嘮叨和二媳婦摩擦的事,媽媽委屈的說,她就我這么個女兒,上大學半年回家一次,想和我說說家里的事。媽媽習慣了以前和我奶奶的婆媳關系,不能接受現在媳婦和她的相處方式和不和諧,我卻會壓不住火的和她發脾氣,覺得她這是無中生有,哪有這樣的人,其實是我從小看到的都是好的,不知道婆媳不是總那么好相處,誤認為誰家媳婦都和媽媽一樣的好了,后來我才慢慢明白。

當年每次放假返校途中,我便開始后悔自己沒有好好幫媽媽干點家務,更后悔頂撞媽媽,想著再放假回家,一路多幫媽媽干活,不再頂撞媽媽,但每次回家就忘卻了,進門就上炕,坐在炕頭上坐等吃老媽忙前忙后準備的飯菜,飯后也懶得下地幫媽媽洗鍋,能幫媽媽的還是兩個媳婦,閑下來媽媽還是要嘮叨媳婦女婿嘮叨她娘家的煩心事,我聽著聽著就沒有了耐心,不自覺又頂撞了老媽,返校后再一次后悔不該!

媽媽剛七十幾歲,渾身是病。帶媽媽去醫院看病,我總愛和醫生說,“我媽媽年齡才七十幾歲,小的呢,但身體很糟糕,都是年輕時候干活不惜力受著了,麻煩您給看看怎么能幫媽媽減輕病痛”,一大堆的病,數不完,大袋子的藥,拿出來給醫生看,醫生看后笑著說“您這是滿漢全席了,還能再吃啥呢?不行,換一種試試吧!”

老爸老媽現在天氣好時,還能有輪椅車子輔助出去走走溜溜,曬曬太陽,和外面老人坐一起聊天,人們都羨慕說,“你們孩子們孝順已經非常好了,怎么孫子孫媳婦孫女這些娃們都這么孝順,時不時有人過來看望買吃的,老兩口衣服一天一個樣!”我媽也無奈的說,“想吃啥吃啥想穿啥穿啥,就是肯的動不了,給娃們添麻煩?!?/span>

現在的媽媽已不再爭強好勝,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和兒女們說起自己不方便帶來的種種無奈,也是非常平靜,仍表現出非常堅強的忍耐,和其他同事偶爾提起的哭鬧的父母比,我媽沒有因為自己的難受和不便掉過眼淚,我們做兒女的疼在心里,不想安穩老人讓老媽感覺到自己的衰老,只是盡可能的創造條件讓她多活動鍛煉。

大哥能堅持幾乎天天打電話和父母嘮嗑,既問寒問暖像陪伴在身邊,不讓他們孤單,也擔心他們說話少了腦子也不好使了,抽空回來,像女兒般事無巨細的搞衛生置辦生活所需,二弟天天又是自家里又是單位又是爹娘這邊的跑,二弟做的飯適合老爸老媽的胃口,二弟也很有耐性的陪伴。唯有我這個不孝之女,假借工作忙,不能勤過去,也不會做飯,過去一會兒就匆匆走了,電話給父母的時候也很少,以前是害怕媽媽電話里嘮叨,也怕電話里再頂撞父母,也怕說好要過去,結果單位臨時有事走不開,老爸電話催個不斷,或者說好過去了,一忙又忘記了,讓父母心心念念等著卻放了鴿子,那樣老爸打電話一定會說的,老媽在旁邊是不讓說的,因此老兩口反倒為此辦起嘴來。

媽媽老了,每次過去看望,到小區路口,看到媽媽孤獨的在樓下坐著輪椅發呆的樣子,心里無比的難受,樓下不在的話,便是在床上躺著,瘦弱的無法舒展的身體一樣感覺孤獨無助。我像極了媽媽的性格,不會把感受表露出來,也不會說體貼的話,有空了給搓搓身體,娘倆給說說話,和我說說她聽到的村里的事兒,或者就是回憶過去,總有說不完的話,而多數時候我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可是老媽還是在人們面前夸耀她的兒子、媳婦、女兒、孫子倍兒們。

母親節過后,同學聽我說沒有時間看望父母,她說:“快多抽時間陪陪父母吧。如果忙的沒有看望的機會了你就后悔了!”和朋友聊起父母行動緩慢,無力自己照顧好自己,母親走路還需輪椅支撐和歇息時,朋友告訴我,“有人說坐輪椅覺得生活不變,再老了病了躺在床上無法下地時,才感覺輪椅是多么的自由!”,聽了這句話以后,我想起有一次早上和一朋友散步,我抓拍了她的一張照片,給她看,說“你別罵我就喜歡照相,照那干啥,你看看照的怎么樣?”她突然改變了往日的態度,說,“現在照的照片總比以后照出的好看?!笔堑?,四五十歲身強力壯,能干不服輸,但你的思想慢慢會隨著你的身體的漸漸變老變僵化失去斗志,看破紅塵,與世無爭了。歲月不饒人,皺紋悄悄爬滿臉算什么,身體不舒服、動不了,那才是真的老了,沒有回天之力。

母親老了,自己也不再年輕,身體發出的信號與媽媽曾經的一樣,也只有經歷了才更能體會老人的痛苦,才真正意識到,時間不等人,享受也要珍惜機會,付出和孝順父母也時不我待,與其推脫找理由,不如立即行動做你該做的,像媽媽待我小時候那樣去待媽媽。

 2021年母親節

柴淑蘭:母親 圖3


《初心習作網》法律提示:文稿版權歸本站,若需轉載請注明

相關評論
初心習作網版權所有 | 地址:朔州市平朔生活區單身公寓B樓217室 | 編輯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迎賓苑2#公寓516
網站公眾號:chuxinsc ?? 投稿郵箱:cxzww001@163.com ?? 點擊查看網站統計數據??晉公網安備 14060202000164號
  晉公網安備14060202000164號  晉ICP備17004643號
日韩av无码专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