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最強勁的旋律
——《國歌》觀后感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題記
每當我們面對冉冉升起的國旗,聽著莊嚴,激昂的國歌時,我們的心頭無形中就會產生一股催人奮進的力量,熱血沸騰。因為這個旋律是我們整個民族的心聲。在觀看了《國歌》之后,更加堅定了我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那是一段令人憤怒的歷史,是日本那可恥的侵略的行為,踐踏了祖國的土地,使那段歲月充滿血腥、慘不忍睹,但是,這擁有著五千多年的華夏民族豈能屈服?z在硝煙四起的戰場上,有那為保衛國家而浴血奮斗的英雄,在思想文化上有那為正義而吶喊的先驅者。影片講述了:在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田漢、聶耳等一群愛國的文藝工作者在上海參加了如火如荼的抗戰斗爭,他們創作拍攝了一大批反映時代潮流的優秀作品,深受觀眾喜愛。田漢與夏衍創作的影片劇本《風云兒女》即將脫稿,他們認為,一定要把《風云兒女》的電影拍好,把影片的主題歌寫得激動人心能喚起民眾奮起抗戰。月光下,目睹整面墻寫滿“義勇軍決死名冊”的墨跡,田漢無法抑制內心的悲憤與激情,揮筆寫下了“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寫完歌詞,田漢就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他的戰友聶耳再揮淚將曲譜完成。當獄中的田漢終于聽到這支歌雄壯的旋律時,聶耳卻不幸在日本溺水身亡,年僅23歲。在田漢被營救后,他決心返回上海,堅信中國不會亡,他將會有更強大的力量要煥發,于是他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
《國歌》這部電影時代感很強,以國歌為主線貫穿整部電影,電影中,田漢身上團結,勇敢,頑強,終于祖國,濃厚的愛國之情與民族責任感深深打動著我,讓我體會到了萬眾一心的凝聚力,也正是這強大的凝聚力,成為擊潰日本的根本動力。觀閉電影后,我的內心滿滿的震撼,我真正的體會到了萬眾一心的凝聚力;體會到了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巨大博動,;體會到了“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的巨大震撼。田漢說得對“中國不會亡,他將會有更新、更強大的生命”。當我們靜靜感受精神帶給我們的力量時,就好像熱量傳遞到我們心中,我們的身體,也被一點一點的激活,那種力量,能夠持續很久很久。
今日,歌曲多如天上的繁星,但國歌,仍是那個最振奮人心的那一首,它是最強勁的旋律。這首凝聚著中華民族精魂、吶喊和意志的歌曲,在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刻像火山爆發噴涌而出。這歌聲,喚醒了所有“不愿做奴隸的人們”;這歌聲,激勵著多少中華兒女前赴后繼,筑起抵抗日本侵略軍的血肉長城;這歌聲,鼓舞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這雄壯的國歌聲,伴隨著中國人民建設祖國的步伐,響徹神州大地,在這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升上了天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在這歌聲中,中國人民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中國成了體育強國;在這歌聲中,原子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升上了天空;在這歌聲中,香港順利回歸。百年恥辱,一朝得以洗清。
如今,我們所處的太平盛世,正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要有遠大的理想,要有最真實的本領,為祖國的未來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吾輩定當竭力護衛這祖國的盛世繁華!
旭日東升
——《開國大典》觀后感
這是一個激情與熱血的年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族人民浴血奮戰,勢如破竹,不斷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紅色影片《開國大典》以敘事和紀實的手法將我帶入了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帶我領略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等革命先輩為新中國的成立忙碌奔波,同時也揭露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的丑惡嘴臉。
該片講述了:在1948年年底,毛主席、黨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揮了舉世聞名的 三大戰役。我軍在三大戰役中不斷取得勝利,國民黨軍隊連連受挫,蔣介石迫于形勢,推出李宗仁作代總統。為了保護古城北平,毛主席、黨中央多次做國民黨將領傅作義的工作,希望他率軍起義,和平解放北平。經過大量的工作,傅作義終于認清形勢,順乎民意。蔣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飛離南京。但他完全拋開了李宗仁,對重要文件和人員進行了安排。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揚秘密訪華,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領導的熱烈歡迎。一個月后,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我黨政機關遷移北平后,蔣介石更加不安。被噩夢驚醒后的蔣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舉行閱兵式。接著周恩來與張治中開始了國共和談,進展甚微,毛主席發出了 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打響了渡江戰役,百萬雄師渡過了長江天險。南京解放,人民解放軍占領了總統府。鄧小平和陳毅進入南京,并制定了《入城守則》。蔣介石最后一次拜別蔣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號,悄然離開了大陸。進入北平后,毛主席在中南海會見了起義將領程潛,也接待了湖南來的老鄉,為開國大典做了最后的準備工作。9月30日,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時,身著中山服的毛主席在神圣的禮炮聲中,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人們歡聲雷動,整個廣場沸騰了。
觀閉電影,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經過了28年的浴血奮戰,我們終于迎來了勝利。我深深的感知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太平盛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就是:在淮海戰役結束時,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在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當天,他們把酒暢談,齊聲高歌??吹竭@時,我熱淚盈眶,回想著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著,把心中的感情釋放:五次大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汗水,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一刻。在那一刻,他們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自我感情,唱起來,哭起來,跳起來,笑起來……,我們終于取得了勝利!在影片最后為我們呈現了開國大典的隆重場面,在那一天,天安門廣場匯集了三十多萬的群眾,共同慶祝新中國的成立。人們高呼:毛主席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這一刻,我的心情也隨之激動了起來,我們中華人民站起來了,終于成為了自己國家的主人。為了這一刻,多少仁人志士為之獻出自己寶貴的一生。
雖然電影只講述了解放戰爭后期到新中國成立的歷史,但我卻不得不說自中國共產黨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所做的犧牲和努力。千年浩劫,異族入侵,工業革命的巨輪無情的碾碎了天朝上國的虛偽和猙獰,中華民族陷入了人水深火熱的危亡。金戈鐵馬,狼煙四起,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四萬萬人齊淚下,天涯何處是神州”,然而,在這無盡籠罩的黑暗中,有一群少年,他們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他們用青春為中國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他們像是一道利劍般的曙光,勇敢的刺破了黑暗,他們無懼舊勢力的扼殺,組建了中國共產黨,為深陷泥沼的中國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從此,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華民族真正踏上了崛起的路程。
古老的歷史川流不息,中華的精神永立不倒。作為跨世紀的接班人,我們不僅僅要從影片中學習到他們的偉大,學習曾經的屈辱而又輝煌的歷史,更要從中明白我們當今繁華盛世的來之不易。我們要傳承好這份來之不易的繁華。中國的覺醒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先烈的犧牲,是他們信念的堅守。我們青年要努力,拼命的向前,為中華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