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中融情,情以物興
——如何寫好寫景作文
孫立清小學生的寫景作文主要就是對景物的描寫,景物包括自然景物和社會景物。春夏秋冬、風云雷電、山川河流……屬于自然景物;風土人情、時代氛圍、房屋陳設......這些屬于社會景物。這里我們主要談一談如何寫好自然景物。
與寫人、敘事類作文相比較而言,寫景作文較抽象,更考驗同學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那么,如何把這類文章寫好呢?
1.要精于觀察,眼中有景.
觀察是一切寫作的基礎,離開了觀察就談不上寫作。所以我們要多留心,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當你來到公園或者其它地方時,仔細觀察公園里有哪些景物,湖水是什么樣的,湖中的游魚像什么,花草樹木又是什么樣的。同一個景物在不同的時間是不同的,同一個地點一年四季的景物也是不同的。例如我們常見的柳樹,初春時節,放眼遠望柳枝是鵝黃色的,近看又沒有了,就如“草色遙看近卻無”一般,后來逐漸變為翠綠,到了夏季變為深綠,秋季又變為黃綠直到秋冬時節轉為枯黃。這些都需要我們平時認真、仔細地觀察,只要多留心,一定會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景。
2.能抓住特點,發揮想象。
我們平時所寫的文章一小部分基于現實,一大部分需要想象。只有展開豐富的聯想才能寫出生動形象的景物。小學課本里的《桂林山水》寫道:水是那樣的清、靜、綠——“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的流動;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山是那樣的奇、秀、險……。這些描寫都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再如《黃山奇石》抓住黃山石頭的特點——奇,發揮想象:有的像猴子觀海,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金雞叫天……給我們呈現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即使沒去過黃山的人,看到這里也如身臨其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鍛煉這樣的能力,比如看到蠟燭就能想到默默無聞卻無私奉獻精神;看到小草想到勃勃的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看到旭日東升想到生命的美好和人生的青春時光;看到梅花想到頑強不屈和愈挫愈勇……這些都是由此物聯想到彼物的例子。聯想和想象用好了,文章的吸引力就更強了,更有畫面感了,境界也就更開闊了。
3.要動靜結合,虛實相生。
景物有靜止的也有運動的還有動靜交替出現的。比如高山、房屋這些就是靜止的,天空中的白云,小溪河流這些就是運動的。樹葉和小草在無風時是靜止的,風兒拂過的時候就是運動的。所以我們在描寫景物的時候既要看到它的靜態又要看到它的動態,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才能寫出好文章。例如:春天,萬物復蘇,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的綠意。沉睡了一冬的小河在小羊羔的“咩咩”叫聲中蘇醒了,眼一瞪、腰一伸,笑了,撒個歡兒,像一條潔白的絲帶輕輕地向遠方飄去,留下一路“叮叮咚咚”歡樂的歌聲。
這句話中有靜景也有動景,化靜為動,動靜結合,還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地寫出了初春時節小河解凍后歡快地流動的樣子。這樣的寫景怎能不吸引人?
4.會串聯景物,形成系統。
我們看到的景物有很多,如果只是一一羅列出來就顯得有點簡單,也不能吸引讀者。而如果把它們連接起來寫效果就更好一點。那么怎樣把景物串聯起來呢?方法有二:一是把相關聯的幾個景物放在一起寫。比如有一位同學這樣寫道:清寧公園的人工湖真的是太美了,每次去公園,那里都是我的必玩之地。抬眼望去,下午的陽光斜照在湖面上,整個湖面變成了一塊金色的大鏡子,風起時,波光粼粼,如同無數金色的魚兒在湖面跳躍。湖兩岸的柳樹伸出了長長的枝條就像小姑娘的辮子。微風吹過,柳枝在湖水中蕩漾,湖里的金魚游來游去,好像在和柳枝玩游戲似的。就連空中的白云也頑皮把自己的影子映在湖上,好像要和柳樹比美。這樣把湖面、斜陽、柳樹、游魚、春風、白云結合起來寫,就像畫了一幅美麗、立體的春景圖。二是把多種感覺結合起來寫。人有多種感覺器官——眼、耳、鼻、舌、手等,對應的我們就有多種感知外界事物的方式: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如果我們能把多種感覺描寫結合起來寫,效果肯定不錯。例如:每天潮來的時候,聽見海濤沖擊巖石的聲響,看見空際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飛沫升高,有時它帶著腥氣,帶著咸味,一直沖進我的窗欞,粘在我的身上,潤濕著房中的一切。——《聽潮》(魯彥)
這里有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描寫,多種描寫方式結合起來產生了更加細膩、逼真的效果,正所謂繪聲繪色,聲色并茂。
5.懂寫作順序,脈絡清楚。
任何一篇文章必須有一定的順序,寫景的文章也不例外。景物描寫的順序一般分為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和并列順序。
先說空間順序:(1)觀察者(作者)選取一個立足點,按照視線移動的順序逐個寫出不同位置的景物,這種方法也叫“定點觀察法”??梢詮倪h到近、從上到下、從前到后或者相反。(2)按照作者游覽的順序寫,把一路上看到的景物寫下來,這種方法也叫“移步換景法”,比較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
再說時間順序:把同一個地方不同時間的景物變化寫下來,這種順序可以寫出同一地方景物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呈現出來的豐富多彩的姿態,使讀者在對比中產生美的感受。
后說并列順序:按這種順序寫的文章,其內容不分先后,以并列的形式呈現,比如一位同學寫的《金色的秋天》,內容有秋天的公園、秋天的果園、秋天的農田。這三部分內容就是按照并列順序寫的。
6要情景交融,加點實例。
寫景不是為了簡單的寫景,還要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作者的情感。其實世上所有的文章都是情感的表達和寄托,沒有情感的作文只能是干巴巴的空殼而已。所以古人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又有“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說法。因此,要在寫景的過程中自然滲透感情,達到情景交融,讓讀者和你一起陶醉其中。這里有一個小竅門就是在寫景的時候可以適當結合一下自己生活中的實際事例。
這一點可以在下面這篇四年級小朋友寫的范文《我的家鄉美如畫》中體現出來。她在寫景物的時候寫道:在這迷人的秋季中,我最喜歡回到奶奶家,搬一把搖椅放到樹下。把奶奶家的小貓——米米抱在腿上,一邊吃著剛從樹上摘下的蘋果,一邊撫摸著米米的皮毛,這感覺真是無比暢快舒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小例子來寫,情、景、事相交融,更能打動人心、感染讀者。
我的家鄉美如畫
五小 四年級 王坤
我的家鄉是應縣——塞北的一座美麗小城,這里一年四季風景如畫,就讓我帶你們領略一番吧。
春天,春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人間,微風吹過,綠意頓生,到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氣象??磪?,柳樹姐姐的頭發長出了鵝黃色的嫩葉。迎春花、桃花、杏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競相開放,向人們綻開了最美的笑臉。小草從地下探出了靈活的小腦袋,你推我、我擠你,沒幾天大地就變成了綠色的地毯。小蜜蜂和花蝴蝶也不甘落后,它們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翩翩起舞,遠遠望去就如同飛舞的花瓣,把這個世界裝點得生機勃勃又美麗無比。
夏天,太陽火辣辣地照耀著大地,把所有的熱量撒向了人間。這熱量正是萬物生長所必須的。你看,在陽光的關照下,柳樹姐姐的個子長高了,身體更結實了,鵝黃色的頭發變成嫩綠色,又從嫩綠色變成了深綠色。往遠處看,山上一片蔥蘢,偶爾吹來一陣清涼的風,讓人頓覺神清氣爽,仿佛還把鳥兒的歌聲一并送來了呢!我喜歡在火辣辣的太陽下吃著既清涼又美味的雪糕,那冰爽的感覺真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夏天真美,好一幅火辣辣、熱騰騰的畫面。
轉眼間,秋哥哥上場了,田野里的稻谷變成了金黃色的潮水,火紅的高粱像一個個高舉著的火炬。抬頭一看,天上的大雁正忙著向南方飛去,一會兒排成一個“一”字,一會兒又變成一個“人”字。天空中,潔白的云朵在空中飄著,變幻成無數的樣式。天清清的,云白白的,此時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劉禹錫的詩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在秋天中,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回到奶奶家,搬一把搖椅,放在樹下,把咪咪(奶奶家的小貓)放在腿上,一邊吃著剛從樹上摘下的蘋果,一邊摸著咪咪的皮毛,感覺真是無比的暢快愜意。
秋天的家鄉就是一幅秋高氣爽、碩果累累的豐收圖
冬爺爺最后登臺,長長的胡子迎風飄舞,一轉身就給我們帶來了紛紛揚揚的大雪。大雪過后,到處都是銀裝素裹的世界,道路兩旁挺拔的大樹就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衣。雪地里是孩子們的世界,他們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堆雪人,還有的在滾雪球,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我深深地喜歡這四季如畫的家鄉!
老師小評:全文結構安排合理,采用四季并列的形式給我們展現了家鄉的美。語句上,多用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象,動用了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覺描寫家鄉的美景,使文章顯得靈活多變又形象可感。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家鄉深深的喜愛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中間結合自己身邊的事例去寫,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一個剛升上四年級的孩子能寫到這個程度,可算佳作。
小朋友們,還等什么?就讓我們用上面的方法開始寫作之旅吧!
孫立清:13546095296